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军事出版作为党和军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为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提供有力舆论支持是题中应有之义。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军事出版只有直面新挑战★★★,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推进军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才能焕发生机,开拓新局面。
1★★★.王曦★★、李弘:《“十四五”时期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业务工作展望—基于生产力发展视角》,载《出版广角》2022年04期★★。
随着技术的成熟★★,数字出版成为出版转型的必须和重点。开展出版数字化,建设资源数据库,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递增。在先行先试的成功案例中,就有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书籍1.3万余册,不仅实现了出版社图书资源的信息化加工,还通过开发“党员小书包”APP★★★,为党员提供学习培训★、移动阅读★、在线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打开了“大数据+小书包”的联动服务格局,覆盖1600余家单位,数十万党员,开启了互联网+党建的创新模式。
出版业务双线运行★★。军事出版内容很多涉及军队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条令条例、政治理论和军队教材等,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军事秘密★。这就需要我们在融合出版顶层设计中坚持完善面向军队出版和面向社会出版双线设计,做到内外有别★★,保密优先,以满足军事出版安全保密要求和使命任务所需。
近年来,媒体深度融合为军事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新闻传播中心于2018年成立★★★,涵盖军队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网络★、出版等板块,形成了全媒体编组、全天候传播、全要素集成的军事传媒矩阵★★,为构建军事传播战略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新闻传播中心出版社作为中心唯一的军事图书出版单位★★★,与中心各单位逐步形成了融合共享的发展格局★。该中心通过“中国军号”的平台建设,整合资源优势,优化传播渠道,实现了中心各单位的优质稿件共享和二次加工,为出版社提供了向更多军地媒体推送产品、延伸影响力的快捷平台。2021年底,全新再版的《星火燎原》融媒产品以图文、短视频的形式在各军队媒体客户端、抖音等平台发布★★,单日播放量突破百万,实现了“1+N★★”的裂变式传播。
再造流程提质增效。媒体融合对出版行业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在内容生产流程上要求实现更新与再造★★,与传统的编、印、发的出版流程不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出版的流程逐步向采集、整理★★、编辑★★、传播四大环节转变。军事出版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出版社现有办公系统和ERP系统进行整合升级,构建融合出版系统★★,实现流程再造★,有序推进军事出版深度融合。
当前★★,尤其要注重做好重大主题出版资源的融媒传播。近年来,主题出版的热度不断提升,2022年1月,掌阅科技发布的数字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特殊历史时期,主题出版及主旋律内容成为用户新晋喜好的内容品类★★,开启了主题出版阅读的新浪潮★。
实践证明,军事出版只有经历思想★★★“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发现并解决问题上,选择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的发展策略,对军事出版工作进行整合升级,实现流程再造、内容重塑与服务创新。
军事出版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夯实军事出版基础,是推进军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军事出版从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的转型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和历史的紧迫性。随着出版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地方出版社融合发展转型百花齐放★★★,而军队出版社却仍在探索。其根本原因在于★★,军地出版社在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这就要求军事出版在推进深度融合发展中应正确处理出版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推进生产方式深度融合。
做好数字出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是重中之重。军事出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出版社图书、音像等内容实现结构化、碎片化、富媒体化;通过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关联等数字化处理,建设军事出版物数字资源中心。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做好现有资源的管理★★,为出版社的图书资源在全媒体流通传播打下基础,还要保证功能的可扩展性,为后续数字运营的更新变化做好准备★,以便更好地实现数字出版的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制度标准科学规范。在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科学规范的制度标准是出版管理创新的基础。军事出版应加速形成科学统一的军事融合出版标准规范。一是制定军事出版数字资源配套标准规范,规范数字版权的管理和运作,明确数字版权的范围和归属,实现数字内容资源的共享★、互通★★★、共用;二是建立资源库系统建设技术标准★★、知识产品开发标准★、资源库质量控制规范★、智能仓储系统控制规范、标准操作流程规范等,从而实现出版流程优化和创新出版管理机制。
摘 要:军事出版是党和军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本文立足当前军事出版现状,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指向★,以任务为方向★,从生产方式★、出版产品以及数据共享三个方面,探讨军事出版创新发展新路径,以期为推进军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这启示我们★★★,军事出版的策划视角与生产方式应符合出版转型融合发展的趋势★★★,实现“主题”策划与★★★“出版”生产的有机协同。军事出版物在产品策划阶段,要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以及传播规律进行谋篇布局,通过专业水准+文化品位+通俗表达实现高效传播★★。比如,新闻传播中心出版社2021年推出的主题出版物《星火燎原全集》(融媒书)配套制作了6类、136个融媒产品,读者可通过扫码★★“听书”,观看微视频、沙画和动漫,体验 AR和H5阅读,实现纸电声视一体,线上线下同步的多样式传播,让更多的人感悟经典★★★,铭记历史,让经典读物不只存在于版本库,而是通过融合出版产品走进读者的内心。随着建军一百年历史节点的临近,还有海量的军事出版资源可供挖掘和再创作。比如★★,《志愿军一日》《亮剑》等经典出版物,同样可以在有声书、短视频、影视化再创作甚至元宇宙技术等方面布局★★,进行融媒出版传播★。
从需求场景考量。军事出版要通过前瞻性研判★★,将出版资源与部队练兵备战、执行任务等行动特点和场景需求进行紧密结合★★,提供定制型知识服务产品。无论是常年航行在海上的★★★“和平方舟★”★★★,还是高寒艰苦的边关要塞,或是人文环境复杂的维和战场★,以快速指南、异国语言文化★★★、答疑解惑、心理辅导等内容为主★★★,以地图、动画、有声讲解、慕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形成知识服务数据包★★★,为执行军事任务、做好舆论宣传等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军事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始于媒体融合,基于数字化建设,成于数据共享★★★。在数字技术赋能出版全产业链条的大背景之下, 军事出版要加速完善数字化出版建设, 布局传统出版与数字业务相融合的新型出版业态,打造数字出版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对军队出版社来说★,要与其他军队媒体平台融合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共融,推动数据共享深度融合,实现多平台合作和多渠道发布。
这启示我们★,新时代军事出版要搭乘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快车★,围绕出版社的IP资源、知识服务和传播手段链接更多场景★★★、更多领域的平台,最大化地让优质内容触达用户,完成军事媒体融合的★★“一盘棋”建设,不断提高军事出版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军事出版知识服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官兵阅读体验和质效★,加速完成由资源导向转为用户导向的思维转变。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三联中读”APP就是知识服务与深度阅读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其产品设计和服务特色与用户定位高度共鸣★★。“三联中读”携名家名作举办“声音里的文化中国★★”活动,持续生产了超过5万分钟的高质量精品专栏课程。通过对传媒★★★、出版与知识生产这三者之间跨界融合的探索★★★,开拓了一条全新的知识服务道路。这启示我们★★,军事出版同样可以在知识服务的布局中贯穿用户思维和场景思维★★。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机制和模式,传统出版行业需要从内容提供者向知识服务者转型★★。具有军事出版特征的知识服务★★,主要以平台型和内容型知识服务产品为主,可以满足部队军事训练★、理论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内容传播的精准抵达,真正做到点对点★、定制化服务,助力建设学习型军营。
从用户角度考虑。军事出版做好知识服务,时代是出卷人,官兵是阅卷人★。全媒体时代的数字军营知识服务,需要通过对内容资源的分类、规划和精加工,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点对点、定制化的知识服务★★★。比如,在知识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上,布局智能推送★★★、AI阅读★、信息标引等辅助功能★★★,满足官兵体验式阅读的愿景;设置知识图谱、智能问答、阅读笔记等实用功能,回应官兵对系统化学习的期待★★★;提供在线慕课、直播答疑★、交流互动功能,满足官兵互动式学习的要求等★★。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出版传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字阅读成为当下的主流阅读方式。《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06亿,较前一年增长2★★.43%。在军事出版领域,最具权威的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和数字化应用发展空间非常大。军队出版社应围绕生动普及、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建设或组织出版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分众化融媒出版平台或产品,运用数字出版和互联网思维,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技术手段★,通过思维导图★、在线阅读、互动学习等方式帮助读者特别是部队官兵更加便捷★、及时★★、全面地掌握主旨要义,为官兵履行强军使命筑牢坚实理论基础★。
一直以来,军事出版的首要任务就是服务部队、服务战斗力★★★,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守部队思想文化阵地,把社会效益和政治影响放在首位。因此,在融合发展的思路上,军队出版社不能盲目借鉴地方有的出版社的做法,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军队出版社要紧贴部队使命任务★,着力建设高效便捷★、新颖实用的融合出版平台,有效发挥军事出版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和战斗力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当前,军事出版融合仍处于发展初期,不同程度存在着出版模式传统、系统化管理相对单一★、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这就要求全媒体时代的军事出版★,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指向,以任务为方向,以战领建,服务部队,逐步完成出版深度融合的思维革命与体系重塑★。
军事出版要以首要任务和用户需求为导向,从传统图书出版模式向融媒内容生产和知识服务转变★,通过技术引领强化内容提质★★,把单一形态图书转化成多样态的产品体系,充分运用好纸质书与融媒产品、出版资源和知识服务的关联功能★★★,推进出版产品深度融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实现军事出版资源价值的最大化。